已读

已经不太喜欢读东方玄幻了,不知道是灭运图录和一世之尊本身的问题还是俺的问题
7.6 [豆瓣]
2 [我的]
科学发展史与西幻dnd的巧妙结合,仿照《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写就的一本书,构思和设定还是相当巧妙的
7.9 [豆瓣]
5 [我的]
第一卷实在是太白开水了,主角性子也落于下乘。看不下去,发现对这种仙侠文无感
0 [豆瓣]
2 [我的]
最喜欢陈萍萍!
7.9 [豆瓣]
5 [我的]
1) 闲钱投资;2)投资周期越长,风险偏好就可以越大,即利用时间化解风险;3) 投资组合中的各类要素的相关性越低越好,即利用空间化解风险
8 [豆瓣]
3 [我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性格和个人历史进入婚姻,同时也把情感包袱带入婚姻关系。我们有不同的期望、不同的处事方式,对什么才是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也有不同的看法。在健康的婚姻中,各种不同的观点必须得到处理。我们不需要在所有事情上达成一致,但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办法来解决我们的分歧,使它们不至于造成不和。”
8.6 [豆瓣]
4 [我的]
作为一个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我完全赞同费曼对于科学求真求实的执着;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不能赞同费曼那种“先有数理后有天,哲学社科都靠边”的偏执
8.5 [豆瓣]
5 [我的]
“喜剧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在不具备许多获胜必备的技能和工具的情况下,与无法克服的困难作斗争,遇到数不清的障碍,但从不放弃希望。”
7.8 [豆瓣]
4 [我的]
通篇读完,感慨法律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全书整理了罗翔在其他频道的一些案例与观点,并未做进一步的逻辑梳理,期待能出精修的版本)
8.5 [豆瓣]
4 [我的]
不合理的情节较多,逻辑上不够严丝合缝,但是整体却可以营造出一种日剧独有的清淡闲适量的氛围,好坏参半吧
7.5 [豆瓣]
3 [我的]
Tynan Sylvester在15年写下本书,在17年开发了鼎鼎大名的太空模拟生存类独立游戏rimworld,无论是书本身的满满干货还是rimworld的惊艳程度,都向读者和玩家们传达着作者对于游戏业的热爱。游戏设计与创作确实是一项高度复杂,极具创意且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敬畏的工作,作者对于游戏设计的一些心得也完全可以推广到其他需要团队协作与高度创意的工作中去,好书,值得多看几遍
9.4 [豆瓣]
5 [我的]
喜欢开篇的疫区日记,它提醒着我,2020年的春天和2022年的春天不应该被忘记
8.2 [豆瓣]
4 [我的]
软科幻主题网络小说的最佳之作,猫腻最好的作品,金庸系列旧瓶装新酒的成功实践。江湖当如此,快意泯恩仇
8.7 [豆瓣]
5 [我的]
伯南克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回顾了美联储的成立与发展,并总结了美联储的两大职责:维护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前者通过调节短端利率与长端利率实现,后者则需要在大萧条时期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确实是一本不错的入门小册子 (还明白了QE放出来的水短时间内并不是以流通货币的形式注入市场的,而是增加各个子银行的储备金,而这个储备金,既是美联储的负债,又是各银行的资产,原来美联储才是欠债大户)
8 [豆瓣]
4 [我的]
借鉴的无光之海和scp,比较的克系和疯狂,但文笔太差,剧情太干,主人公性格不太讨喜,根本无法一字一句的读下去,即使听说坑填的很好,结尾非常妙,也弃读了
8.2 [豆瓣]
2 [我的]
美是免俗,是无所为而为。作者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情,我的理解是人要先抛掉刻意的实用主义才能以最大的热忱去雕刻自己的生活
9.2 [豆瓣]
5 [我的]
作为一本合格的关于表演喜剧的实操手册,作者指出喜剧的背后是悲剧,人的困惑、缺陷、不理解、不满足、不顺心才是喜闻乐见的创作题材。文末的一句话十分赞同:“用喜剧的无意义,去消解人生的无意义”
8 [豆瓣]
5 [我的]
看不出来这个描写有啥精彩的地方,也看不出来楚轩的智商到底高在哪里,只看到了开天眼和金手指,弃读了
0 [豆瓣]
2 [我的]
借鉴了双城记和基督山,科普了克苏鲁和塔罗牌,玄幻外壳下谱写一曲人类勇气和人本主义的赞歌。若跳出网络文学分类,而以长长篇小说看待,也是非常值得讨论的作品
8.7 [豆瓣]
5 [我的]
年轻人的第一本redis源码解析。redis本就以简洁明晰的设计著称,作者写的也十分适合入门,从基础的数据结构设计逐渐深入到多机集群,但可能因为调子起低了,后半部分就不够深入了
8.6 [豆瓣]
4 [我的]
it的书一般都侧重于"术",而这是一本偏向于"道"的书。务实的项目,核心在于版本控制,回归测试与自动化。务实的程序员,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并取悦用户
9.1 [豆瓣]
4 [我的]
金爱烂真的很擅长描写贫穷的质感,她的故事的冲突往往发生在东亚社会无限渴望社会认同的过程之中。然而我同时觉得小说一直在告诉我们现实的模样,却甚少谈苦难的救赎和行动指南。或许众生皆苦,苦在并无自救之法
8.7 [豆瓣]
4 [我的]
[cite from comments on amazon] Whenever I interview someone I ask them what book has most influenced the way they develop software. If they answer "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or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then they have the job!
8.5 [豆瓣]
5 [我的]
所谓"不疯魔,不成活",浪漫主义的背后是深深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是西西弗斯式的疯批美学,是对一切因循守旧的打破,是对个体激情的极致肯定。世界是一幅神秘且抽象的图景,每个浪漫主义者都是求而不得的画中人
9.6 [豆瓣]
5 [我的]
一些趣味概率问题的合集,因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概念性错误让我怀疑作者很可能是抄了一些解析上来。但一些问题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随机游走过程中的"喝醉的小鸟"定律(二维平面上,一个醉汉经过无穷时间一定回得了家,两个人在广场上走失了经过无穷时间一定会碰头;而三维空间里,喝醉的小鸟就大概率找不回回家的路了,这个结论相当的反直觉)
7.3 [豆瓣]
3 [我的]
眼前的苟且和诗与远方
8.8 [豆瓣]
4 [我的]
个人理解,由于咱们身处一个较为庞大的国家,本书把央地zf结构建模为了一个多叉树,行政发包制是多叉树的纵深,政治锦标赛是多叉树每层的宽度。如果缺少行政发包制而只有政治锦标赛,多叉树坍缩为只有一层的散列表,表现为同层级的无限内卷或是诸侯割据。如果缺少政治锦标赛而只有行政发包制,多叉树坍缩为宽度为1无限纵深的通天塔,表现为层层转包无限发包,具体实事无人问津
9.2 [豆瓣]
4 [我的]
真的是很好的一本书,为了把23种设计模式讲活,举的例子都特别贴切用心。但是书的深度不足,单例模式原型模式等经典设计应该还存在叙述不严谨之处 (ps: java的语法不熟,如果是c++的例程就更好了)
7.4 [豆瓣]
4 [我的]
偏文献综述的一本书,而且讲得比较笼统
7.7 [豆瓣]
3 [我的]
8.3 [豆瓣]
5 [我的]
写尽了体制内的辛辣调侃,看似在仙界,句句落人间。书中提问何为"不沾因果,太上忘情",还需要自己慢慢的领悟,希望不会是一个各人自扫门前雪之类的答案
9 [豆瓣]
5 [我的]
评书体文章,写的挺有趣的。从光的波粒二象性出发,回顾了哥本哈根、多宇宙、隐变量、系综、GRW、退相干历史6种学说。读完感觉对于量子论的认识更丰富了,当然也更加晕乎了
9 [豆瓣]
4 [我的]
跟着莱姆在一重套着又一重的虚幻与梦境里狂飙:和红辣椒,盗梦空间等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章的写法都让我怀疑莱姆是不是嗑了药才能写出来 (译者的翻译水平很高,看得出来涉猎比较广)
9 [豆瓣]
5 [我的]
其主之声其实是每一个尝试破译密码的科学家的"我"之声。与其说本书是一本科幻小说,它倒更像是一本哲学幻想小说,如点子不要钱似的,书中塞入了大量的哲学思辨与精妙比喻,以及这一过程中对于各类思想的再否定。如莱姆所说,一个孩子可以理解从哲学著作中摘取的零散句子,但他不能理解整本书,我的情况是相似的。
8.8 [豆瓣]
5 [我的]
大量的景物描写确实引发了一定的阅读障碍。莱姆抛出了一个思考很深的问题,生命体该如何被定义,但谜面太过冗长,谜底似乎也没有完全揭晓,没太读懂捏
8.5 [豆瓣]
3 [我的]
感谢家里领导的推荐,格雷伯写得很爽 (他居然还挺懂d&d,也对,本来就发家于老美),我读着也很爽——他以一种宽泛的漫谈式风格,道尽了官僚制的无聊和愚蠢,与官僚制绑定的暴力,技术,理性与价值,以及我们为什么依然需要它
8.6 [豆瓣]
5 [我的]
摘录教授的一段思考,很有共鸣:在过去,人出生的时候,周围的人们会欢笑,人死去的时候,周围的人们会哭泣。未来,生命与存在将被更加轻视。生命将越来越容易成为被操纵的对象。在目睹这样的世界之前死去,是一件幸福的事。
8.7 [豆瓣]
4 [我的]
作者很明显是一名资深游戏玩家,涉猎诸多游戏,并以类似设计师的视角将一些关键点解构出来,文风干净简洁,好看好读好玩
7.8 [豆瓣]
4 [我的]
行为三要素:动机,能力,提示,缺一不可。动机最不稳定,能力是由时间,金钱,体力,脑力,日程五块板子组成的一个木桶,提示可以理解为动机与能力兼备后的那个锚点时刻。善用三要素改变行为,每次改变一点点即可,最终做成自己想要做且能感受到成功的事情
8.7 [豆瓣]
4 [我的]
一本百年前写就,考验读者耐心与毅力的著作,方法或许过时,但思想仍然适用,因为人性的贪婪亘古未变。从标准股部分开始跳着读,对三张报表以及相关金融概念还不是很熟悉,需要回过头来再看看
8.1 [豆瓣]
5 [我的]
旁人写的传,有很多神化美化的成分,不过可以看到一个很有魄力intj(or entj)的马斯克,成功者大多偏执且执行力强
8 [豆瓣]
3 [我的]
核心观点是论述KMT的弱势独裁,本书行文清晰,内容详实,但缺乏与CCP的对比,尤其略过了解放战争中两党的实力对比。(ps:通过划线评论区知道了蒋委员长被称作常凯申的典故,甚是搞笑)
9.3 [豆瓣]
4 [我的]
书是好书,道理都对,举的例子和讽刺的手法也很有趣,但是作者不太严谨的治史态度以及认为十天半个月就足够成为领域专家的想法实在无法认同 (难道他真的是天才?)
8.3 [豆瓣]
4 [我的]
巴克曼在这本书里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做jojo的奇妙比喻,或许这就是古希腊掌管比喻的神吧。ps:我和队友像极了欧维和索雅
9.1 [豆瓣]
5 [我的]
同意书中的论点(经济发展需要空间的集聚,而我国工业化发展程度相对超前于城市化程度,因此国内一线城市的规模相对于国际一线城市仍不够大),但不太同意书中的论证过程,逻辑支撑不足,数据相关性不强。后记(给未来的一封信)让人泪目,作为既得利益者却能反思自己所得的合理性,并呼吁从一个全局更优的角度去破解中国城乡发展之局,难能可贵
8.7 [豆瓣]
4 [我的]
整体而言是一本不算很干货的演讲工具书。很多要点听上去虽然容易,实践中却容易被忽略,值得时常回顾
8.1 [豆瓣]
4 [我的]
7.6 [豆瓣]
5 [我的]
年少不懂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长大以后人不可避免的走向麻木与混沌,但愿我们都能找回爱与本心,找回我们心底的小王子
8.9 [豆瓣]
5 [我的]
停止对“我”的执着,开始对他人的关心。一个处处在意他人评价的人反倒是一个极端自我的人,这个观点比较有意思。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引力中,阿德勒式的唯心主义确实是太难实践了
8.3 [豆瓣]
4 [我的]
经济危机本质上是债务危机,外债多导致通胀型债务危机,内债多导致通缩型债务危机。也记得多补补经济金融的课,深感基础知识储备差了许多
8.8 [豆瓣]
5 [我的]
1948?1984?
9.4 [豆瓣]
5 [我的]
1566?2024!
9.5 [豆瓣]
5 [我的]
宗教与科学的辩论。结尾的处理个人觉得不是很好
8.5 [豆瓣]
4 [我的]
政治学入门级综述,科普了诸如政治意识形态,政体,政治参与,政治文化等概念
9.2 [豆瓣]
4 [我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全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一辈子的经验就是不要做瞎子,要把事情看清楚,也不能做聋子,该听到的信息要听到,但是要做哑巴,看到了听到了心中有数就行了,可千万别张口说什么。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了便是你的错!”在某些时候修闭口禅可并不容易,也当时刻提醒自己!
8.5 [豆瓣]
5 [我的]
从学者的角度谈当下的问题:谈自由,谈环境,谈公权力,谈历史意识,谈下沉年代的自救指南。(ps有些问题提的更有水平)
8.5 [豆瓣]
4 [我的]
不能算很深的学术书籍,更像是畅所欲言的随笔集。书中文字放在当代高低得安个“暴论”的帽子,但我觉得整体结论还是蛮有道理的
8.5 [豆瓣]
5 [我的]
主观性比较强
8.3 [豆瓣]
3 [我的]
作者的经历很像冈田将生在《今日子》里面饰演的隐馆厄介,干过十余份工作,人生经历丰富。更可贵的一点是这本书是作者对于个人的剖析,对于生活的反思,也让我更加明白不同性格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多么困难 (应该多接触接触不同脾性的人)
8.1 [豆瓣]
5 [我的]
只有第一部《2001·太空漫游》值得五星,对于望月者这一猿猴族群的细致刻画引人入胜,也怪不得大刘说自己的创作都是对2001的拙劣模仿。后面的二三四部更像是太空公路片,并没有续上第一部的瑰丽想象。合集平均下来只有4星了
9 [豆瓣]
4 [我的]
虽然是日常打鸡血的书,但我觉得写的蛮走心的,对自己也挺实用。总结下来:少即是多,慢即是快,少犹豫多实践
8.1 [豆瓣]
5 [我的]
故弄玄虚,主线逻辑上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对宗教的狂热也很难被东方人理解。不过多线叙事埋坑填坑的手法还是相当不错的
8.6 [豆瓣]
3 [我的]
关键词:比较优势、自生能力、破除要素价格扭曲。本书对于发展中国家不应采用赶超式战略的论述逻辑自洽,对于经济学门外汉也比较友好
9.1 [豆瓣]
5 [我的]
前两章的脑洞开的挺大的,本以为第三章会收束前面埋下的设定,批判下人们和神们的虚伪,结果突然来了一个略降智的人大声嚷嚷“月球分离主义”,还加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爱情故事。不烂尾完全值得5星
8.5 [豆瓣]
4 [我的]
创新者的窘境,指的是在商业巨头中想要落地“破坏性技术”的重重困难。一方面,大公司不得不保持利润高速增长的需求使得它无法将更多的资源调配给面向一个不确定小市场的破坏性技术。另一方面,即使大公司意识到这一点,它也不应该放弃原有的被验证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做事流程,以避免在原有市场上被竞争对手超越。进退两难
8.6 [豆瓣]
5 [我的]
三浦的文字挺简单的,但对于喜爱长跑运动的人来说,一定能对上电波,跑步嘛,我的理解就是和自己赛跑
9 [豆瓣]
5 [我的]
作者一定是一名软件开发老鸟,译者也用心,适合职业生涯刚起步的IT人阅读。从学生到职场的三个关键转变是代码规范,反思自省,主动沟通
8.6 [豆瓣]
4 [我的]
如果一个人的某些行为和某些性格,利害仅仅关系自身,而不会影响到与他交往的人,则他遭受的最大麻烦,必须限于众人的讥评以及随之而来的不便为止。穆勒的理论和论证真的是优秀,但是过于理想化,导致应用是苍白的
9.4 [豆瓣]
4 [我的]
人总该有所坚持。最后第一人称重病濒死的体验描述很独特
8.8 [豆瓣]
4 [我的]
自由带来的眩晕是孤独感与无能无力,结尾的解决方案或许或于乐观
9.1 [豆瓣]
5 [我的]
读完再次感慨:模电真的是太难了
8.8 [豆瓣]
4 [我的]
读着很舒服的随笔,没有矫揉造作,记录的就是生活本身。倘若自己想要写出有质感有温度的日常,可能需要更加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细腻的心思吧
8.4 [豆瓣]
5 [我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被高估。不平等,教育边际效应降低,人口问题,政府债务累积将成为未来收入增速放缓的阻力
8.5 [豆瓣]
4 [我的]
不如呼吸,勉强四星
8.4 [豆瓣]
4 [我的]
常读常新,虽然已经是深度学习的时代,但还是推荐从业人员回顾下机器学习的基础(电子书版本没办法做运算,大段大段的证明只能略过)
9.3 [豆瓣]
5 [我的]
本书以商业人士的个人经历和公司的发展为主线,从市场的视角看待芯片。不足之处在于一提到政治就容易二极管,一提到华为就容易沸腾
8.5 [豆瓣]
4 [我的]
诡计很亮眼也很数学,凶手的自白令人动容,书里的傲娇侦探与憨憨华生的对话也十分好笑,就是水字数的行为得扣一分
8.3 [豆瓣]
4 [我的]
神作。常读。从未如此深刻的感受到中央政策和央地博弈对于当今社会带来的影响。平时也要多从zf的车轱辘话里看出一些新东西出来
9.4 [豆瓣]
5 [我的]
打工人同样需要了解三张报表
8.9 [豆瓣]
5 [我的]
前半部分的流水账叙事给人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感觉,而后半部分的脑洞后劲极大。在作者的设定下,时间是离散的,意识是跳跃的,因果是虚幻的,意识在无尽的时间旅行中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永恒 (bug是存在的,但我是服气的)(ps: jojo 第5部反派结局的灵感是否也从这里借鉴了一些呢)
8.4 [豆瓣]
4 [我的]
概念解释挺清楚但推导弱化的统计分析与量化入门好书。在电子书平台上囫囵吞枣刷了一遍,值得再看
9.4 [豆瓣]
4 [我的]
感觉比较一般,既没有把证明的核心部分说透,也没有如书友所说的那种悬疑感
9.3 [豆瓣]
3 [我的]
8.2 [豆瓣]
5 [我的]
前半部分讲的挺明白的,训练计划也很详细,主要是我太菜了
8 [豆瓣]
3 [我的]
完全长在个人兴趣点之上的神作。1884年的一位牧师,如同超越时代一般,反思神学,反思女性境遇,反思阶级斗争。从零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畅想,从高维空间到低维空间的神谕,带给小众理工宅们一点小小的思维震撼
9.2 [豆瓣]
5 [我的]
简洁清晰不含糊。桑德尔教授罗列了功利,自由,道德,忠诚等概念,讨论了政治法律是否应该中立于个人信仰与公俗良序的问题。虽不可能给出公正的终极答案,但是使人自省就很值得了
9.1 [豆瓣]
5 [我的]
如果世界有尽头,它就是北欧。一本由多人书写的北欧5国的游记攻略本
7.6 [豆瓣]
4 [我的]
一个好的科幻世界一定是兼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大刘笔下的球状闪电是一种充满着瑰丽想象的物质,却让人愿意相信这就是一个真的故事
8.7 [豆瓣]
5 [我的]
不求甚解地读了一遍,确实很难读
8.8 [豆瓣]
4 [我的]
在谈判过程中,比起表示拒绝的“不行”或是表示让步的“我可以xxx”,试着更多的说“如果xxx可以满足,那么我愿意xxx”吧。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尽相同,谈判完全是一种双赢的交换,而非单方面的让步 (再次吐槽中信的翻译)
7.9 [豆瓣]
4 [我的]
我要说的,主要是这个世界的痛楚,和与痛楚数量相当的喜悦
8.2 [豆瓣]
4 [我的]
人名记忆障碍的我尽力了,读到一半懂了封面图的意思
8.7 [豆瓣]
4 [我的]
即使知道世界明天就要毁灭,今天也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
8.5 [豆瓣]
5 [我的]
人情练达,皆是文章
9.3 [豆瓣]
5 [我的]
心理学入门书,对感觉知觉,社会心理学这两节比较感兴趣
9.3 [豆瓣]
4 [我的]
车轱辘话太多
7.9 [豆瓣]
3 [我的]
治愈向的心理学罐头,一篇一个小提普斯
8.2 [豆瓣]
4 [我的]
大佬的学习笔记,系统的整理了 Attention is all your need 以来,截止到2020年的进展
9.1 [豆瓣]
5 [我的]
无产阶级的婚姻是自由的,而资产阶级的婚姻反倒失去自由,如果找一个人只看条件却不走心,那就是白瞎了几千年前古人的抗争 —— 革命导师这本书的成文方式真的很难让我总结出家庭与国家的关系,囫囵吞枣看了个大概吧,level 不够,只能来说道说道书里的婚姻观了
9.5 [豆瓣]
4 [我的]
体制内打工人视角下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事做成万头秃”,读来酣畅淋漓,也学到蛮多
8.5 [豆瓣]
5 [我的]
算是讨论贝叶斯的好书。不过很多问题只是蜻蜓点水,后半部分越扯越远
8.4 [豆瓣]
4 [我的]
意识到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一个自我觉察与自我修复的故事
8.3 [豆瓣]
4 [我的]
我觉得这书有点吹的过头了,虽然作者否认自己的理论为“地理决定论”,声称为历史中的行动者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留下了空间。不过他依旧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于不同文明发展轨迹的决定性作用。而我觉得还是得多角度看待吧,光靠“地理决定论”是不行的。(ps:文明6这款游戏和这本书的描述是真的像,主创团队一定是研究过人类学的)
8.8 [豆瓣]
3 [我的]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即使无法跳出生活的设置,我们也应该始终自省,保持理性,并尽力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8.7 [豆瓣]
5 [我的]
断断续续读了大半年。一开始看不懂,读完分析与思考之后回过头来再读,确实是一本描述国情与政策的经济学好书
8.9 [豆瓣]
5 [我的]
本书抛出的问题是:人是否会被克隆产物完全模仿直至完美替代,石黑一雄借助一个利他的机器人视角,从他人与自我的link是否可以被取代这个角度切入,探讨了这个问题。如果完全跟着作者的文字走,似乎这只是一个机器人尽心竭力却最终被无情抛弃的故事,但若考虑到机器人后半段的叙述其实是忠实却不可靠的,这个故事的悲剧内核便更为深邃了 (本书最终结局的叙述诡计其实值得五星,但是稍显乏味的铺垫部分与克拉拉对于太阳的宗教崇拜这两点我个人不是很喜欢)
8.2 [豆瓣]
4 [我的]
这是一本伯南克的自辩书,也同样是理解美联储,货币政策,通胀,利率,汇率,失业率,资产价格等要素之间联系的入门好书
8.6 [豆瓣]
5 [我的]
批判性思维基础读物。学会提问不是成为杠精,而恰恰让我们学会倾听
8.5 [豆瓣]
4 [我的]
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活着本身
9.4 [豆瓣]
5 [我的]
虽然是车轱辘话来回说,但有一句话说的对,应该思考并总结行为背后的决策逻辑,建立个人的行为准则。
8.3 [豆瓣]
4 [我的]
通过对“自我”的分析,揭示出附着其上的历史脉络和社会关系。在一个具备高度流动性的社会之中,如何把自己作为方法,为社群发声,仍然是一个问题
8.4 [豆瓣]
4 [我的]
【引自原文,还是很精辟的,三次分配势在必行了】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面对的风险是,很大一部分人还没有机会享受早先经济增长时期带来的好处,经济就陷入滑坡,为了应对这种可能性,中国领导人必须从经济增长以外寻找合法性来源,抓紧在解决某些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上取得进展:减少腐败和不平等,提供合理水平的普遍医疗和福利,想办法证明在选拔官员时是尊重民意的。
9.3 [豆瓣]
5 [我的]
我看不太懂,但大受震撼,或许应该等上一段时间再重新看看
8.9 [豆瓣]
4 [我的]
把耳熟能详的经济观点掰开了揉碎了,放进书里,讨论微观意义上的zf行为对于宏观意义上的中国经济的影响。作者十分务实,通篇无宏大叙事,只是书及zf,导致很多案例可能没法讲述。也非常喜欢卷尾的那一句话: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
9.1 [豆瓣]
5 [我的]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一次就是从未有过。——这是昆德拉的虚无倾向。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恰如,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9.1 [豆瓣]
5 [我的]
上当受骗啦,干货并不多,更像是某个分支的数学史。不过国外作者的写作能力确实令人佩服
8.8 [豆瓣]
3 [我的]
如果注定要失去,是否还希望曾经拥有?从心智缺失到成为天才再到跌落尘埃,双重人格的第一人称叙述,代入感颇深
9.2 [豆瓣]
4 [我的]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8.6 [豆瓣]
3 [我的]
只记住了桌面软件与网页软件的异同,汗
8.3 [豆瓣]
3 [我的]
为自己写作,跨越边界
7.5 [豆瓣]
3 [我的]
【引用神评】你不应该用S/L大法来通关一个RPG游戏
9.1 [豆瓣]
4 [我的]
8 [豆瓣]
2 [我的]
9 [豆瓣]
3 [我的]
“父母终其一生想要子女一句感谢,子女一生都想要父母一句道歉。”(这本书明明没有这份沉重感啊,误)
另外这本书应该叫《来听你爸无厘头式的唠叨》
8.2 [豆瓣]
5 [我的]
三星顶天了,翻译质量看得我无力吐槽,或许有能力理解内容并完成翻译的译者并看不上给到的酬劳吧,属于是资源错配了。
内容方面,作者举的很多例子其实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相比于重复多次决策,(在我们的生活中更为常见的)单次决策的方差极大,因此偏离期望的概率也相对较大,某些不基于数学思考的直觉式行为其实反倒是合乎“理性”的。当然全书对于人们直觉的剖析还是比较深刻的~
8.1 [豆瓣]
3 [我的]
工作就是通过公司向市场售卖自己的过程,要成为一名专业人士,要评估有多少价值是依托于公司或者平台取得的,又有多少价值是自己创造的。
同时看到了一个具有严肃内核的李诞,某种程度上我非常认同他的许多观念,但是他的执行力和执着却高出现阶段的我太多,继续学习8
7.3 [豆瓣]
4 [我的]
3.5到4⭐
十二个有关于爱与被爱的治愈故事
7.2 [豆瓣]
4 [我的]
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
8.9 [豆瓣]
4 [我的]
9.1 [豆瓣]
4 [我的]
读结构性改革的时候因为专业知识匮乏读的很痛苦,搁置后转读这本分析与思考,可能是面向学生讲述的缘故,读起来稍微轻松了些,但是一些经济学金融学的概念,政策与时局的分析过程仍是一知半解的状态。
如果说在经济金融等实用知识之外,从书中还能学到什么方法论的话,那就是看待问题忌抽象而重实际,(我来魔都只办三件事,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还是tmd实事求是,误)。另外我认为黄先生对于5G技术的判断,对于中美贸易战的部分论证是有失偏颇的
9.1 [豆瓣]
4 [我的]
刘瑜老师的比喻功底一绝,书挺容易读的。不足之处是大块的经济部分的一些论点虽然是赞同的,但论证过程有些牵强和片面。
9.2 [豆瓣]
4 [我的]
【引】历史一再让我们看到,许多以为必然会发生的事,常常因为不可预见的阻碍而无法成真,而某些难以想象的情节,最后却成为事实。
9.1 [豆瓣]
5 [我的]
送给自己的睡眠小贴士:
坚持固定的入睡与起床时间;no咖啡因摄入(或者说睡前至少8小时内不要喝咖啡or茶饮);no酒精摄入(或者说睡前不要喝酒);坚持睡前热水澡;保持卧室幽暗与凉爽;日间30min+的太阳光照射;醒着时不要躺在床上
8.5 [豆瓣]
4 [我的]
8.7 [豆瓣]
3 [我的]
理性务实且精明的李光耀的随笔,全书基本无废话。虽有些观点不敢苟同,但其对于局势判断的视野之广,信念之坚定超出普通人太多。
9.2 [豆瓣]
5 [我的]
6.9 [豆瓣]
2 [我的]
印象比较深的是对于安乐死的讨论 & 活在当下以对抗虚无的观念。介于三星和四星的一本罗老师个人观念合订本,读一遍即可。
8.1 [豆瓣]
4 [我的]
【引用】
其实分别也没那么可怕,65万个小时后,当我们氧化成风,就能变成同一杯啤酒上两朵相邻的泡沫,就能变成同一盏路灯下两粒依偎的尘埃,宇宙中的原子并不会湮灭,而我们也终究会在一起。
9.1 [豆瓣]
3 [我的]
8.5 [豆瓣]
4 [我的]
8.6 [豆瓣]
4 [我的]
9 [豆瓣]
3 [我的]
推理意味不重,更多的是对于死刑制度的思考:1) 赞成死刑制度的人是否真的有用余生背负起这段记忆的勇气,去承担刽子手的角色; 2) 公刑和私刑的边界位于何处?
8.6 [豆瓣]
4 [我的]
一般般
8.1 [豆瓣]
3 [我的]
8.3 [豆瓣]
3 [我的]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考察道德、技术、法律三者的影响。他认为道德虽高于法律和技术,但应后于法律和技术作为争论的根据。另外,李贽的部分没太看懂。
9 [豆瓣]
4 [我的]
8.6 [豆瓣]
4 [我的]
7 [豆瓣]
5 [我的]
7.9 [豆瓣]
5 [我的]
8.1 [豆瓣]
5 [我的]
8.2 [豆瓣]
0 [我的]
9.3 [豆瓣]
0 [我的]
9.1 [豆瓣]
0 [我的]
9 [豆瓣]
0 [我的]
8.9 [豆瓣]
0 [我的]
8.5 [豆瓣]
0 [我的]
9.2 [豆瓣]
0 [我的]